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山发布42项措施激发创新就业活力

  联合光电目前在精密加工技术、玻璃非球面镜片的制造技术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图为联合光电无尘车间。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叶志文 摄

  目前世界上已量产上市的、投射比最小的激光电视,在距屏幕仅4厘米的情况下可投射出100寸的全高清画面。这款产品的超短焦激光投影光学引擎,是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联合光电”)耗时5年研发取得的最新应用成果。

  从2009年联合光电22倍安防高清一体机变焦镜头投入市场开始,联合光电填补了国内变焦镜头的空白,并逐步取代了进口产品。据日本权威机构2017年的统计,联合光电的大倍率高清镜头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6.5%,成为全球隐形冠军。

  经过长期创新积累,联合光电目前在精密加工技术、玻璃非球面镜片的制造技术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日前,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评选2018年度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50强,以联合光电、大洋电机和明阳风电等为代表的制造业龙头企业登榜。

  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中山市将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维度,在不断加强跟踪对接服务,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高新技术企业集中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成长生态氛围,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创新实力50强

  上榜高企科研开发投入占全市高企36.7%

  保持高份额的科研投入,可以说是联合光电近年来开拓产品市场最核心的策略之一。联合光电总经理龚俊强曾对记者透露,自创业以来,几个合伙人“基本没怎么分红”,因为在创新研发方面不敢懈怠——该公司研发变焦镜头时,几乎花掉了之前做手机定焦镜头时积累的全部利润。目前该公司科研人员已占人力资源近半,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达到10%左右。

  在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主导的这次评价中,高企创新综合实力50强也是从企业规模、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在中山市内注册、截至2017年底仍在有效期内的高企。根据中山市高企创新发展相关数据库,包括2016—2017年高企运行登记数据、高企认定申报数据、第三方企业数据库等,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根据创新综合实力、成长性等特点分别制定创新综合实力50强、成长50强的测评指标体系。企业的创新综合实力得分、成长性得分分别由多个相应三级指标的标准分乘以指标权重加和而得,根据企业得分由高到低排序,评出中山市高企创新综合实力50强、成长50强。

  比如对企业规模水平、创新投入水平、创新产出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确定创新综合实力50强;根据企业销售收入、净资产、人员成长性综合得分评选成长50强。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透露,本次中山市高企百强评价主要从高企创新综合实力、高企成长性等方面开展,具有三个方面特色:一是量质结合,本次排行榜综合企业总体规模、科技投入、创新成果、经济效益及贡献等多项指标,对企业创新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更加科学全面。指标体系的设定不仅考虑到企业知识产权等创新产出指标,还将企业营收规模、企业创新经费、科技人员投入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且对各指标分别从总量、人均角度进行评价,测评更加科学。二是多源数据整合校验,数据来源于高企创新发展相关数据库,包括高企运行数据、高企申报数据、第三方数据库,数据均可核查、可比较,准确性高。三是方法科学,各50强榜单的指标测算充分考虑数据离散带来的影响,测评结果相互校验,确保筛选出的结果准确,方法科学有效。

  从分析结果来看,创新综合实力5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813.3亿元,90%的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达到2亿元以上。50强高企与全市高企在投入产出方面,50强高企以占全市高企2.9%的企业数量,投入了占全市高企36.7%的研究开发费用额,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全市高企的31.3%,创造了全市高企66.5%的利润额和44.4%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创新综合实力50强高企多数是经历了10年以上的创新发展积累,超过八成企业持续经营时间达到10年以上,在全市的高企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核心主导地位。

  高企成长50强

  84%上榜企业两年营收增长率超100%

  榜单分析,在中山市2018年高企创新综合实力50强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上榜企业17家,电子信息领域上榜企业16家,新能源与节能领域上榜企业6家,生物与新医药领域上榜企业5家。新材料、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等3个领域分别上榜3家、2家、1家。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评选发布的2017年度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名单,中山市高企创新综合实力50强企业中,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创新实力百强。

  除了高企创新综合实力50强,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还评选了高企成长50强。

  高企成长50强主要从企业营业收入、净资产、人员等方面开展评价,以营业收入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筛选对象。

  据统计,在本次上榜的50家企业中,2000万元以下企业11家,2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31家,是一批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高企群体。从成长50强近两年的营收增长情况来看,上榜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是2016年的1.1-59.9倍,其中84%的上榜企业营收增长率超过100%,是一批具备高成长性发展的潜力企业。从各技术领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山市2018年高企成长50强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上榜企业16家,电子信息领域上榜企业15家、新能源与节能领域上榜企业9家,新材料领域上榜企业8家,高技术服务、资源与环境等领域上榜企业各1家。

  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中山市近年来大力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修订完善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更大力度、更深层次地引导和支持高企不断发展壮大。中山市科技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718家,同比增长94.8%,增速排珠三角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新增数达516家,排全省第五。享受税收优惠企业505家(不完全统计数),同比增长32.9%,增速排珠三角第三。

  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也在该市全面铺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187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研发机构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37.9%,比上年提高了13.06个百分点;全市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家、省级135家,累计达省级264家、市级678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累计57家,其中省级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全年成果转化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达110亿元,全省排第二,仅次于广州。

  可以说,中山已经初步形成模式多样、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的企业研发创新体系,这些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趋势

  培育新力量生物医药领域有望“后来居上”

  由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引进的“生物大分子新药研发创新团队”,日前通过了中山市级创新创业团队的验收。这个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李百勇,是免疫学和抗体新药研发专家,曾任美国辉瑞制药公司科学总监,后来与几位海归专家联合创立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方生物”)时,曾面临“缺少资金、厂房、实验设备”的困难。经过6年发展,康方生物已形成以6名海归创业人员领军的250多人的研发团队,共建立了超30个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血栓和心血管疾病的产品线,多个项目为全球首创、国内首个及国内前三,9个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以康方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是中山健康医药领域高成长性企业的样本。观察康方生物的成长轨迹,可以发现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生物制药全程研发及产业化平台,通过技术转移与专利授权的产业化推广模式,是其获得快速成长的充分条件。当前,该公司已经和国际、国内共54家制药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国际及国内多家上市制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默沙东、美国辉瑞、四川科伦、江苏恒瑞等国内外著名上市制药企业,强强联手,共同开发创新型抗体新药,并通过融资加大研发及生产投入,加快成果的产业化,成为国内以战略合作形式开发抗体新药的先行者。

  与“生物大分子新药研发创新团队”同时获得市级创新团队验收的,还有“创新药物筛选评价体系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团队”。

  作为中山珐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市级创新创业团队,“创新药物筛选评价体系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团队”团队成员跟康方生物有些类似,同样具有在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或制药企业从事研发工作经验。团队带头人戴仁科曾任职美国百时美—施贵宝药物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临床前研究中心主任,在药物临床前ADME—T/PK筛选评价体系的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该团队重点面向高校院所、新药研发企业提供候选化合物进行通量筛选和评价。

  引进该创新团队后,中山珐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新药研发临床前/非临床新药筛选与药物安全性评价服务体系,可提供从违禁品/超标化合物成分第三方微定量检测服务到药物、化妆品、用品及他商品所含特定化合物/药物(包含违禁品/超标化合物)微定量检测分析、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的药效及功能分析、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药物代谢、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评估、药物动力学和毒性实验等系列专业化技术服务。而其对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意义,在于完善了中山市医药健康产业公共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新医药领域科研成果在中山落地转化。据介绍,下一步,该团队带头人将依托现有平台持续深化“一站式”新药研发服务,为医药企业提供临床前新药筛选、评估服务、提供新药申报以及提供临床试验等专业技术服务。

  健康医药产业有望成为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目前中山健康基地园区已集聚健康医药企业近300家,创新蛋白抗体新药和分子靶向化学创新药研究开发、细胞和干细胞免疫治疗等精准医疗技术产品研发、高端医学影像和基因诊断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创新药和新型药物制剂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应用等,都是该基地目前重点发展的领域。据统计,2018年,健康基地与近20个项目达成合作,包括赛默飞、康方产业化基地、徐诺药业等,总投资额超30亿元。

  观察

  补齐短板在更高水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评选2018年度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50强,既是对中山高企培育计划的一次“总结”,也为中山下一步继续推动高企“树标提质”行动提供了方向。我们可以从其中两组数据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组数据,是成绩和效果——创新综合实力5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813.3亿元,90%的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达到2亿元以上,50强高企以占全市高企2.9%的企业数量,投入了占全市高企36.7%的研究开发费用额,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占全市高企的31.3%,创造了全市高企66.5%的利润额和44.4%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高企成长50强中,上榜企业2017年营业收入是2016年的1.1-59.9倍,其中84%的上榜企业营收增长率超过100%。这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山高企培育计划的阶段性成效,可见高企对于全市企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作用,对未来提升城市竞争力来说,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从“成长强”名单来看,梯队也在逐渐形成,新的动能正在储备和培育。

  而第二组数据,同样值得关注——根据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评选发布的2017年度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名单,中山市高企创新综合实力50强企业中,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进入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创新实力百强。全市有5家企业入选广东省高企综合创新实力百强,这个数量排在珠三角第六。

  这也从另一个维度审视了中山目前高企的整体综合创新实力。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中山企业创新主体支撑作用仍有待提高。2017年,中山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718家,其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但也不能忽略的是,取得大幅增速的前提是较低的基数。一个有力的佐证是,2016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到20%,科技创新企业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仍未扭转。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全国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高规格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山提出了新的创新版图,即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点增强对深圳香港科技创新力量的承接能力,着力建设产业联动、功能贯穿、协同高效的广深港中创新经济圈。根据计划,中山将制定实施深中、港中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和联合创新资助计划,共同向国家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落户。

  事实上,2018年以来,中山市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合作建设高等教育机构、研究院、实验室、创新中心等的动作也明显加快,各地协同建设一批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吸引广深港创新成果在中山产业化。

  迈入新时期,中山显然需要补齐短板,在更高水平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2018年的中山市科技工作大会上,提出的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便指出,要建立稳定持续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机制,力争全市高企数量突破2000家,推动更多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加大科技创新券、研发费补助支持力度,培育更多的科技“小巨人”。同时,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体系,建立科技、财政、税务、金融等市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科研院所与中山市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对接。引导科技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加强规范建设和能力提升,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咨询服务。

  这也是中山未来要深入推进的一个“向内”的创新动力提升工程,即除了调动资源优化、突出区位优势承接广州、深圳高端资源的溢出外,同时也要自我提升,增强创新动力的“造血”功能。如此,中山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成为国内外科技成果集聚区、打造国际创新成果转化高地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罗丽娟